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吃味精了,味精真的致癌
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味精慢慢消失,有些人之所以不爱吃味精,主要是因为听说味精吃多了会致癌。甚至有些人表示,鸡精比味精更健康。
什么是味精?
上世纪日本人从海带中提取出谷氨酸,将其取名为“味之素”。20年之后中国换学家吴蕴初使用水解法生产出谷氨酸,将其称为味精。
味精是用大米,玉米,小麦,甘薯等粮食作物进行微生物发酵后,再提取精制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谷氨酸钠。
味精的鲜度极高,能够刺激味蕾增加食物的新鲜风味,常添加于汤料和肉制品当中,未经进入人体后被消化吸收并参与正常新陈代谢,其分解产生的谷氨酸虽然不是必需氨基酸,但也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吃味精了,味精真的致癌吗?医生道出真相
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味精致癌,味精比盐和糖还可怕。有传言称,当温度超过℃时,味精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危害健康,甚至会增加致癌。
但科学家解释:
味精中约含有80%~90%谷氨酸钠,长时间高温烹饪时,确实有部分谷氨酸钠会转变成焦谷氨酸钠,但这个比例非常小,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
建议菜肴出锅前加入味精主要是更好保持味精的完整性,保留更多鲜味,但并不代表高温就会导致味精出现致癌的情况。
年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组织规定,味精的ADI(每日容许摄入量)是0mg~mg,即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量不超过mg。
但年和年再次评估后,将安全摄入量改为“无需限制”。国际上许多权威机构都做过未经的各种独立试验,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未经在正常使用范围内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也就是说味精是安全的。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为“在现在的使用量、使用方法条件下,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没有任何障碍”。
综上所述:味精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但是毕竟味精中含有钠离子,如果和食盐叠加摄入,就会导致钠离子摄入超量,也会增加高血压缺钙以及胃癌等患病风险。
鸡精比味精要安全?
鸡精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鸡精属于复合调味品主要物质,其实就和味精一样,依然是谷氨酸钠。
鸡精在制作过程中,还会加入盐和甘酸糖等,其他相信物料味道稀缺比味精更丰富,有些高品质的鸡精,会加入鸡肉粉或其他肉类提取物,但并不是很多。
请您注意,鸡精的最主要成分依然是味精,另外还会加入很多含盐较多的物质,并没有您想的那样优秀。
不管你喜欢吃味精,还是喜欢吃鸡精,都需要控制好摄入量,当然并非所有食物都适合放入这种物品进行调味。毕竟有些食物具有天然香味,如果放入味精或鸡精就会破坏其营养成分。
如何使用味精更加健康?
第一:少放是王道
对于未经而言,请大家尽量少放,减少添加量,减少钠离子的摄入,如果你不太在乎菜肴的味道,味精完全可以不放,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第二:起锅添加更科学
味精的最佳烹调浓度在0.5%左右,最佳的溶解温度在80摄氏度左右,起锅前添加味精可以保留更多的味道;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食盐的添加,减少食盐摄入。
第三:有些菜不建议添加味精
自带鲜味的食材,不建议加入味精,比如说鸡蛋、蘑菇等食材。
加了醋的菜肴,不建议再添加味精,避免影响味道。
加了糖的菜不建议加味精,避免失鲜且失味。
第四:做凉菜的时候,请用热水将其溶解后再添加
味精这种物质在常温下不易溶解,在您拌凉菜的时候,请您先用热水将其融化,然后再添加。这样能够帮助更好释放出味精的鲜味,而且还能避免直接摄入人体对健康造成影响。
味精和鸡精同样属于调味品,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恐怖,也没有特别神奇,希望大家一定要科学对待科学摄入,才能更好强健体魄。
对于中老年人都比较喜欢吃味精,因为觉得放入味精之后食物更有“灵魂”。但是味精放多了可能真的不利于健康,毕竟味精也属于高钠食物摄入钠元素过多就会对血管造成一定伤害。
生活中我们吃的调味品种类是比较多的,比如食盐,糖,蚝油,酱油,醋等,这些食物中都含有较高钠元素,摄入过多也可能导致自身健康受损。希望大家能够合理摄入调味品。
如果烹饪一道食物不需要放入太多调味品。最重要的就是控制钠元素以及各种添加剂摄入减轻,对人体损伤也能保持食物原汁原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