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红光老厂长捐了照片,还要捐献当年的

齐鲁晚报·壹点文史研究院郭学军整理左庆拍摄

连日来,山东福寿园和大众报业集团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发起的“梦回红光”历史资料和口述往事征集活动,持续在原山东红光化工厂老职工和职工家属发酵。征集活动,重新勾起老职工们对当年艰苦奋斗难忘岁月的回忆,纷纷捐出自己珍藏的老照片、老物件等红光记忆。这一期,给我们捐献资料的是原山东红光化工厂技术副厂长侯福旺。侯福旺先生今年76岁,山东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年被分配到山东红光化工厂工作,在厂工作了22年。他一直在厂里从事技术工作,后来被提拔为技术副厂长,为小三线军工建设和军转民生产味精、啤酒、淀粉等,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得知“梦回红光”历史资料征集活动的消息后,他热情捐出自己的珍藏,并给我们讲述了许多尘封多年的故事和埋藏在心中的思念。

“梦回红光”历史资料和口述往事征集活动仍在进行中,一直持续到今年7月底,欢迎大家继续参与。活动结束后,对于收集到的各种史料,将择机公开展览。捐赠--。

侯福旺口述:

我是在山东大学化学系毕业以后,年,和当时的山东工学院、山东师范学院等高校的11名大学生一起,分配到山东红光化工厂的。我的老伴黄玉兰是山东师范学院毕业的,也是一起入厂的11个大学生之一。她来厂后就张罗办学教学生,后在工厂的职工子弟学校当老师,最后当副校长。

我们是年的11月份报到的。当时到工厂报到的地方,就在现在济南团市委的团校那个地方。报到以后,就来到长清那个山沟,也就是工厂所在的地址。入厂后,大家都住在龙泉官庄租的农户家里。那时候的条件非常的艰苦。点的是煤油灯,吃的是大锅饭,睡的是地铺。一刮风,被子上全是土。

我和爱人呢,从高中就是同班同学。来红光化工厂后,是年轻职工第一对结婚的新人。我们的大女儿,也是红光化工厂第一个在厂区出生的红光子弟!

那时,年轻职工一结婚,工厂就分配给一间住房,一张单人床,一个三抽桌,一对凳子,基本上主要生活用具都配全了。现在我家的地下室里,我还保留着当年结婚时厂里分给我们的那张大床。你们如果需要就拉走这张床,也挺有纪念意义的,放在我家地下室,不知哪天就可能扔掉了。

你们看看这个盘子吧!这是在红光厂当年宣传味精,搞节目演出时的赠品,上面印有三匹骏马图案,还有红光厂改名“济南味精厂”的厂名。这一些都是我收集的简报,大部分都是当年济南日报等报纸报道我们厂的企业发展和产品的文章,我都剪下来了。

这一些照片大部分是黑白照片,是我爱人所在的职工子弟学校初中毕业的师生合影照,是连续有好多年的照片。

年,我们厂那时候已经军转民了,从军品生产改成民用品生产了。这张照片,是那年我作为当时的啤酒车间(也叫啤酒分厂)的负责人,带队到河北石家庄啤酒厂等地实习。回来路过北京时在天安门广场照的一张合影啊,左六就是我。

为什么说我们的这个味精产品起了个“山菊花”名称呢?说起来还有点意思。起“山菊花”味精这么一个名字,是因为我们这个工厂正好处在一个山沟里面。当时,想起来著名作家冯德英有一篇小说叫《山菊花》,于是就用了“山菊花”这个名字。

这张照片,就是作家冯德英到我们厂参观的时候的合影,中间的是冯德英,左一是穆宝忠,左二就是我。

这些都是一些食品化工方面的书籍,是我保存的。因为我们厂军转民以后呢,要生产一些味精、啤酒等,我们就要学习一些这个新的知识啊,这是当年企业购置的一些图书。

年5月济南市副市长赵传明来厂视察工作。

年于若木来厂视察参观。

说说我的工作经历吧。在红光厂工作22年后,我在年从山东红光化工厂调走。先是调到济南副食品总公司任副总经理。这是济南市二轻局的一家下属单位。到这里以后,他们本来要上马一个食品企业。后来没有上马成功,我又在年5月1日调到山东省医药总公司工作,一直干到退休。我的夫人当年跟我一起随调到济南副食品总公司,就一直在那里工作,直至退休。

啤酒车间部门职工在发酵罐前合影

我在红光厂时一直搞技术工作。军转民以后要上民品,为什么要上啤酒项目呢?是因为当时我在看《大众日报》时,看到一篇报道,说中国啤酒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就给厂里领导汇报,大家一听感觉啤酒发展势头挺好,第二天就去济南啤酒厂拜访,对方由于没有地方扩大再生产,很支持红光化工厂搞啤酒。于是上报给济南市一轻局领导,也表示赞成,山东省军事工业局的领导也认为是好事,但最后因故还是没搞成。后来,有一位省轻工厅的领导提出来。可以搞味精。我们到青岛参观以后,感觉搞味精也行,就上了味精项目。

后来,又从国家五机部获得一个消息,沈阳有一家企业生产“麦精露”,这是源于苏联的一种饮料,跟啤酒差不多,是液体的。我们去沈阳学习后,回来就上了“麦精露”,仅用是三个月就完成了生产线建设。年,味精车间上马后,我去当车间副主任,主持车间全面工作。年,上啤酒项目后,我又到啤酒车间当主任。除了发酵罐等一些大型的标准设备,许多非标件都是我们自己加工建造的。我们当时利用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万元资金,上了这个啤酒项目。从动工到出啤酒,仅仅用了八个月。自己编写啤酒生产、质量控制、卫生防护等十多项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当时施工正赶上冬天,专门购买大篷布对施工现场进行篷盖,内部燃起焦炭炉保温,以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当时,大家吃大苦流大汗,没有任何人叫苦,没有一分钱的奖金和补贴,每天一干都是12个小时,八个月建成一条万吨啤酒生产线,堪称当时全国啤酒行业奇迹!这里面,充分体现了我们小三线军工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年,我被提拔为工厂的技术副厂长。很快,我们又上了一个万吨淀粉的项目。这个项目是中国食品协会推荐的。因为生产味精要用大量淀粉,如果自己生产淀粉,就可以节约大量资金,可降低味精的生产成本。这个项目除了标准设备,非标设备也都是我们自己搞的。年,淀粉生产投产后,我们又搞了味精二期工程,年产吨谷氨酸的生产线很快投产,使得厂里的味精产量翻了一番。年,我调离干了22年的红光厂。

回想起我们红光厂的这些小三线军工人,无论干部还是工人,都素质非常高。这是一个能吃苦能干事的队伍。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不论去哪里工作,奉献实干的精神不会丢。就有一位当电工的普通工人,后来调到了济南的一家食品企业,很快就成了电工技术上的大拿,被提拔为中层干部。很可惜,后来我们的这个老红光厂,一步步陷入困境和破产,真是遗憾呀,也有点想不通。

企业运动会合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10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