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鸡精,那些吓坏你的谣言

点击标题下「蓝色   最初的味精是水解蛋白质然后纯化得到的。现代工业生产采用某种擅长分泌谷氨酸的细菌发酵得到。发酵的原料可以用淀粉、甜菜、甘蔗乃至于废糖蜜,使得生产成本大为降低。这个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是类似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原料”。如果把酒、醋和酱油当作“天然产物”的话,味精就应该也是天然产物。如果因为发酵和纯化是工业过程,而把它当作“化工产品”,那么至少白酒也应该被划为“化工产品”。

味精的安全性被各国权威机构认可

  针对味精安全性的研究很多,没有发现过它能产生危害。只有个别动物实验发现在“大剂量”下,对于某种非常敏感的老鼠有产生神经毒性的可能。不过所需要的大剂量远远高于人类食物中可能使用的量,也没有进一步的后续研究。

  美国FDA、美国医学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JECFA)、欧盟委员会食品科学委员会(EFSA)都进行过评估和审查。JECFA和EFSA都认为味精没有安全性方面的担心,因此在食品中的使用“没有限制”。美国FDA的一份报告认可“有未知比例的人群可能对味精有所反应”,但是针对整体上的味精,他们赞同JECFA的结论。

鸡精或者其他精又如何

  “鸡精”这个名字起得非常成功,再配以包装上画的大母鸡,给人感觉鸡精是“鸡的精华”。鸡精的销售,也大有取代味精之势。

  鸡精的主要成分还是味精,只是味精是单一的谷氨酸钠,而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料,鸡精中还有淀粉(用来形成颗粒状)、增味核苷酸(增加味精的味道)、糖、其它香料。增味核苷酸本身也能产生鲜味。跟味精混合之后,所得的鲜味会大大超过二者单独的鲜味之和。这就是所谓的“协同作用”。

严格说来,还应该有一些来自于鸡的成分比如鸡肉粉、鸡油等等,来产生鸡的味道。但是,由于来自于鸡的成分比较贵,为了降低成本,厂家可能完全不用鸡的成分。所以说,你买的鸡精中是否含有来自于鸡的成分,完全取决于生产厂家,消费者基本上不可能从产品来进行判断。

味精增加钠摄入?恰恰相反

  味精是谷氨酸钠,含有钠离子,于是许多人味精的使用会增加钠的摄入。甚至许多营养学专业人士也持这种观点。

  其实正好相反,合理使用味精不仅不增加钠的摄入,反而有助于减少对钠的需求。味精中的谷氨酸离子对于盐产生的咸味有“增味”作用。在同样的钠含量下,有味精的存在会使菜吃起来更“咸”——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菜做到相同的咸度,使用“味精+盐”比“只用盐”所需要的钠要少。

  在中国,多数人的钠摄入量都超过推荐量。过多的钠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合理使用味精,是有利健康的。

加热变致癌物?脑补出来的

  关于味精的一种著名传说是加热会变成致癌物焦谷氨酸钠。这个反应在化学上是成立的,不过并不值得担心。首先,这个反应很慢,在烹饪的时间内,转化率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焦谷氨酸钠本身也没有危害,所谓“致癌”纯属谣传。只不过,焦谷氨酸钠不再具有鲜味而已。(搜狐)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