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些人不吃蚝油和味精吃多了会致癌今天
蚝油和味精,可以说是我们家常厨房里出现频率颇高的调味品。像我自己做菜时,就经常会用到蚝油和味精,可以给菜肴起到提鲜增味的作用。不过,民间也流传着这么一种观点,蚝油、味精吃多了,会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致癌物质。对此,很多人出于担心,选择不吃。
“蚝油、味精吃多了会致癌”,这个民间观点是否有科学依据?蚝油和味精还能放心吃吗?应该怎么吃?今天,懒喵就跟大家聊聊有关厨房调味品的话题,一次把答案说个明白。
1、蚝油、味精吃了会致癌吗?
关于“蚝油、味精吃多了会致癌”这个说法,来由是有一种传统观点认为,蚝油和味精里面的成分,会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事实真是这样吗?最简单的判断方式,自然就是看这两种调味品的成分构成了。
先来说说蚝油的成分构成。
下图是某品牌蚝油的配料表:
从配料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蚝油的成分里,主要是蚝汁,以及白砂糖、谷氨酸钠(味精)、食盐、增稠剂、鲜味添加剂和焦糖色素等。其中鲜味的主要来源,是蚝油中含有的“谷氨酸钠”成分。
再来说说味精的成分构成。
下图是某品牌味精的配料表:
从配料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也是味精的鲜味来源。引发“致癌”说法的源头,正是蚝油和味精中都含有的“谷氨酸钠”这种化学物质。
谷氨酸钠是谷氨酸的钠盐,主要是用粮食发酵而成的产物。它背后的提鲜原理也非常简单,是因为我们人体的味觉器官中,有一个氨基酸受体,在接触到谷氨酸钠这类氨基酸盐物质时,会被刺激到,因而能尝出鲜味。这背后并不是生成了什么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
谷氨酸钠其实存在于很多天然食物中,像玉米、海带、西红柿里,都含有谷氨酸钠。咱们国家生产的蚝油和味精,都是有进行过安全性研究的。而谷氨酸钠在世界范围内,也是被世界卫生组织等多个权威机构认可的安全调味品。
由上可知,“蚝油、味精吃多了会致癌”这种说法,是毫无科学依据的,不足为信。大家完全没必要因为里面含有的“谷氨酸钠”成分,而忧心忡忡。
虽说蚝油、味精是可以放心吃的,但是使用方式不当,不但发挥不了作用,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下面就跟大家说说,蚝油和味精在使用方面的注意事项。
2、蚝油、味精使用注意事项
蚝油在烹饪中使用,可以提升菜肴的光泽度,还能增加食材的鲜味和咸味。不过在使用蚝油时,大家要注意下面3点。
第一,炒菜时,应该在快出锅前再放蚝油,加热时间过久,会流失掉蚝油中的大部分鲜味和香味;第二,蚝油不宜和辣椒、糖、醋这3样调料一起使用,这些调料会影响蚝油鲜味的发挥;第三,勾芡的时候,要先用水或高汤给蚝油稀释后,再上芡,不要直接拿蚝油来做芡汁。
味精的鲜味,只有在和食盐并存时,才能更好地显现出来。因此,如果是烹制不带盐的菜肴,大家就不宜放味精。此外,味精最合适的使用温度在70℃~90℃之间,如果长时间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下,味精中的谷氨酸钠成分会变成焦谷氨酸钠,导致鲜味流失。使用味精时,大家最好在菜肴快出锅时再放。
无论是蚝油,还是味精,并不是加得越多,鲜味就越强。大家要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并且要控制好食用量。凡事必有度,过量使用和食用,不但起不到烹饪的效果,还会出现钠离子摄入超标的隐患。另外,1岁以下的儿童不宜吃蚝油和味精,因为里面的谷氨酸钠成分可能会伤害到婴幼儿的脑部和视觉神经发育。
3、蚝油、味精购买小知识
超市货架上的蚝油、味精,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让人不知从何挑起。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有关蚝油、味精购买的小知识。
挑选蚝油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看瓶子上标注的配料表。尽量选择配料表里带有“蚝”字的(如蚝汁、蚝等),并且顺序排在越前面越好。如果配料表中看不到“蚝”字的身影,说明是人工配制的蚝油,不是正儿八经的正宗蚝油。
挑选味精时,要更简单了。根据咱们国家有关味精的标准规定,普通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含量不得低于99%。因此,大家只需要在正规渠道下,购买包装袋上印有“QS”标志的味精产品即可,并且最好选择纯味精或无盐味精。
通过上面的分享,相信大家也能打消心中关于蚝油和味精的顾虑了。只要是正规渠道下购买的合格蚝油和味精,完全不需要担心含有什么致癌成分。
当然,话又说回来,毕竟是调味品,过犹不及,和现在倡导的“低盐饮食”是一个道理。在控制好摄入量的前提下,食用蚝油或味精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危害(1岁以内儿童除外)。
用大白话聊美食,我是懒喵,喜欢美食的朋友,可以随手点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