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害人精,有毒还致癌各路专家联合
味精,曾几何时是家家户户增鲜提味的“神器”,但如今却背负着“有毒”、“致癌”的罪名,成了最为“臭名昭著”的调味。
近年来,“味精致癌”的言论充斥眼球。据统计,我国成年人曾每天平均摄入一小勺味精,但现在,很多家庭渐渐不用它了,在外面吃饭时,也常会质疑“是不是放了味精”。
根据显示,我国味精的消耗量已经从年的.6万吨下降到了每年近80万吨。伴随着味精市场需求量的不断缩减,味精企业也逐渐衰败。
味精到底是不是“害人精”?
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教授池田菊苗通过蒸发大量的海带汤发明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的味精,并命名为“味之素”。
年,风靡日本的“味之素”传进了中国,化学工程师吴蕴初发明出一种生产谷氨酸钠的方法,将其命名为味精,在上海创立天厨味精厂。
央视曾经专门播出一档节目详细介绍了味精的生产过程。味精虽带个“精”字,但它是以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发酵、提取、中和、结晶、分离及干燥而制成的白色结晶体调味品。
可以说,味精的生产过程与酱油、醋相似,都是发酵的结果,并没有添加什么“化学原料”。
再加上,味精本身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还有少量食盐、水分、脂肪、糖、铁、磷等物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胡小松教授表示,经过长达20多年的科学验证,味精、谷氨酸钠是完全安全可靠的。如今,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都把味精归入“最安全”级别。
所以,关于味精添加剂爆表会致癌的言论,完全是无稽之谈,而且适量的味精其实对人体有益无害。
除了合成蛋白质外,谷氨酸还参与脑内蛋白质和糖的代谢,有益于改善和维持脑功能,还能解除组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氨毒害作用,作为肝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此外,谷氨酸还对营养不良、小儿大脑发育不全、神经衰弱、癫痫病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谣言是怎样诞生的?
味精最早的“黑粉”是美国人。年,美籍华裔,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说是在旧金山的中餐馆吃饭,之后出现四肢发麻、浑身无力的症状,并将其归咎于味精,称其为“中餐综合征”、“味精综合征”。
一听到是“病源”来自东方,西方媒体可起劲儿了,大肆宣传说味精有害,从此之后,味精被戴上有害的“黑帽”。
当时,美国的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欧盟食品科学委员等组织,在多次实验后,把味精在食品分类中归为安全类。
年,我国还独立完成了味精的长期毒理试验,同样证明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食用味精的注意事项:
1、适量
味精中含有较高的钠,摄入太多钠对身体不好。成年人每日摄入味精不应超过5g,另外婴幼儿血管脆弱,最好不要食用味精。
2、温度
味精的结构不太稳定,当温度超过80℃时,会溶解挥发,当超过℃时,就会失去鲜味。所以在做菜或做汤时,最好等临近出锅再倒入味精。
3、选购
购买味精时,尽量选择正规商店,或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包装袋上印有“QS”标志的产品,其中,以谷氨酸钠含量达到99%的纯味精为较优选择。
总结: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味精的“鲜味”了,即使你完全不用味精,它也会存在于各种调料中。所以,适量食用完全没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590.html